近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成功为2岁1个月便血患儿蓓蓓(化名)实施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精准切除一枚2cm大小的降结肠腺瘤性息肉,解除了长达4个多月的反复便血困扰。
“前段时间,偶然发现她的大便里伴有鲜红的血丝。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上火了?!陛磔淼募沂羲档?。蓓蓓的情况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好转,反而便血的情况愈发频繁和严重。
反反复复四个月期间,家长带着蓓蓓奔波于市内多家医院。鉴于蓓蓓年龄小、操作耐受性差及潜在风险,医生均认为肠镜检查风险过高,建议保守观察而未行肠镜明确诊断。
6月9日,家长经人介绍带着蓓蓓前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结合完善的术前评估与精细化的肠道准备,胃肠镜室儿童消化内镜专家团队与儿科团队确认能够实施安全、精准的肠镜检查与治疗。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胃肠镜室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6月10日,在胃肠镜室、麻醉科、儿科等的周密准备与协同护航下,胃肠镜室李燕玲医师成功为蓓蓓实施了肠镜检查。
手术团队进行肠镜检查
术中,医生清晰发现病因所在:降结肠内有一枚约2cm的腺瘤性息肉。凭借娴熟的内镜操作技巧,手术医生当即为患者实施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将这枚威胁健康的腺瘤完整、精准、微创地切除。至此,困扰蓓蓓一家人四月之久的便血根源得以消除。
李燕玲医师介绍,像蓓蓓这么大的孩子的结肠直径一般不到3cm,蓓蓓这个2cm大小的息肉几乎堵住了她一大半的肠腔,于是,大便与息肉反复摩擦就导致了出血,这就是便血的原因。术后,经过观察和医护人员的细致护理,蓓蓓现已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不少孩子长了结肠息肉,直到出现便血的情况,来医院检查后,才得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发现孩子经常出现慢性、原因不明性便血,不要过于紧张,家长可以记录孩子便血的情况,包括颜色、量、频率等症状,保持关注和警惕。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此例成功救治,体现了我院胃肠镜室在处理低龄、疑难儿童消化内镜病例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勇于担当。据悉,在此之前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已成功完成多例6岁以下小儿肠道腺瘤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及小儿食道及胃内异物取出术,并成功为1岁的患儿行胃镜检查。小儿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已是常规开展的项目。
小镜子,大作为。一直以来,我院胃肠镜室凭借着对儿童生理特性的深刻理解、精细化麻醉管理、尖端设备和丰富的低龄患儿操作经验,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疑难儿童胃肠道疾病患儿不断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康复保障??剖医中际?,用安全、精准的高水平诊疗服务,为每一位小患者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健康科普
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有一定概率发展为结直肠癌。其形成与基因突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或遗传因素相关,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镜检查时发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癌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症状隐匿: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便血、腹泻、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
2. 诊断方法:
?肠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大小及位置,并通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的患者。
治疗与随访
1. 手术切除:
?内镜下切除术:直径<2cm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微创切除。
?外科手术:适用于体积过大(>3cm)、基底宽或疑似癌变的息肉。
2. 术后随访:
?定期肠镜复查:建议术后1年复查,若无异??裳映ぶ?~5年复查一次。
?病理提示癌变者:需缩短随访间隔,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或影像学评估。
文/胃肠镜室图/胃肠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