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解难题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创手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近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团队成功为一位85岁高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直肠脱垂微创手术,解决了困扰患者一年多的"难言之隐"。
被"小尾巴"困扰
的晚年生活
家住平乐县的85岁高龄的黄奶奶(化名)这一年多来过得并不舒心。从一年前开始,每次如厕后都会有一个"肉球"从肛门脱出,起初还能用手推回去,后来这个"肉球"越长越大,最后竟变成了一条10厘米长的"小尾巴"。
"站着会掉出来,走路会掉出来,就连咳嗽一下都会掉出来。"黄奶奶回忆说,"这个'小尾巴'让我坐立不安,连门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还经常伴随肛门坠胀、瘙痒不适,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尝试了各种药物无果后,他们带着黄奶奶来到了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就诊。
精准诊断与
个性化治疗方案
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陈伟教授在对黄奶奶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后,确诊她患的是"完全性直肠脱垂",脱垂的直肠长度达到10厘米。
"直肠脱垂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但像黄奶奶这样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需要格外谨慎。"陈伟解释道。
黄奶奶除了直肠脱垂外,还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这给手术治疗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为此,陈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邀请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营养科等专家共同参与讨论。经过充分评估,团队最终决定采用"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PPH手术"的微创治疗方案。
"与传统经肛手术相比,无需切除肠管,且腹腔镜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陈伟主任说,"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恢复时间。"陈伟表示。
微创手术的精准实施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陈伟带领手术团队为黄奶奶实施了精细的微创手术治疗。
通过腹部几个5-10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团队将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置入患者体内。在高清显示屏的辅助下,医生们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盆腔内的解剖结构。手术团队首先对脱垂的直肠进行了精确的游离和复位,然后采用特殊材料将直肠悬吊固定在骶骨上,最后通过PPH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切除部分直肠松弛的粘膜。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2多小时,出血量不到20毫升。由于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微,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
快速康复重获新生
术后,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黄奶奶恢复得十分顺利,那个困扰她一年多的"小尾巴"终于消失了,肛门坠胀、瘙痒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现在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出院前,黄奶奶激动地说,"感谢陈主任和他的团队,让我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尊严。"
陈伟介绍,直肠脱垂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因为羞于启齿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实际上,现代医学对这类疾病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治疗方案。这些病人如能得到合理治疗,都可以像黄奶奶一样顺利康复。
技术特色与服务理念
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在胃肠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科室配备国际先进的腹腔镜手术系统,能够开展各类复杂的微创手术,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桂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已治疗数十例直肠脱垂患者,其中不乏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复杂病例。"陈伟主任说,"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精细的微创手术,我们能让患者在最小创伤下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科室还特别注重围手术期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体系,从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到术后康复,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黄奶奶的成功治疗案例,充分展现了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人文关怀。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精进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
健康科普
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主要表现包括:
1、 排便时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
2、肛门坠胀感
3、排便不尽感
4、严重者可出现肛门失禁
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便秘
2、避免久蹲、久坐
3、加强盆底肌锻炼
4、控制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严重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文、图:陈伟、黄禹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