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凤qm论坛_楼凤阁万花楼论坛_广州新媛论坛qm_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

血浆发绿非小事!“隐形”医者为重症患者抢出生机

发布时间:2025-08-11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阅读:

  提到血液,多数人会想到红色的血细胞和淡黄色的血浆。但如果在输血科的实验室里,看到一管离心后呈现深绿色的血浆标本,这往往意味着患者身体正经历一场复杂的“代谢危机”。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输血科就收到一份血浆颜色呈异常深绿色的重症患者标本。今天,输血科专家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破解这类病患血浆背后的“隐情”。

  绿色血浆——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

  正常人血浆呈淡黄色,源于其中的胆红素(橙黄色)、白蛋白等成分。那么绿色从何而来?这要从患者身上的几种病症说起。经了解,该患者确诊为肝癌,同时伴随梗阻性黄疸和严重肝功能异常。入院时检测显示总胆红素高达751.2umol/L,直接胆红素达704.5umol/L,情况危急。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负责处理胆红素、铜元素等物质,就像一个精密的“净化工厂”。当肝癌细胞占据肝脏空间时,这个“工厂”的生产线会大面积瘫痪。与此同时,梗阻性黄疸又给肝脏“添了堵”。胆道被肿瘤压迫或堵塞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原本应随胆汁排出的胆红素只好逆流回血液,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飙升,使血浆颜色加深。

  更关键的是,该患者肝功能严重异常,肝脏无法正常合成铜蓝蛋白(一种负责运输铜的蛋白质),也无法有效排出多余的铜。游离的铜在血液中与其他物质结合,会形成蓝绿色的复合物。当高浓度的黄色胆红素遇上蓝绿色的铜复合物时,血浆就呈现出了特殊的深绿色。

  因此,这抹深绿不仅是颜色异常,更隐藏着多重危险:血液中堆积的胆红素(特别是未结合胆红素)可穿透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加剧患上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急剧下降,患者可能随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而异常代谢物的持续蓄积,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形成“越堵越差”的恶性循环。

  血浆置换为“罢工”的肝脏争取喘息时间

  面对这种复杂危重的情况,血浆置换成为了关键的干预手段。简单来说,它就像给血液装了一台“体外净化器”。通过专业仪器,将患者含有大量胆红素、异常铜复合物、受损凝血因子的血浆分离出来,同时输入健康人捐献的新鲜血浆,用“换出有害成分、补充必需成分”的方式,快速缓解身体的代谢压力。

  对这位患者而言,血浆置换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清除“毒素”:直接带走血液中堆积的胆红素和异常代谢物,显著降低它们对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毒性损伤;

 ?。?)补充“必需物质”:输入的新鲜血浆中含有正常的凝血因子、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能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有效降低自发性出血等风险;

 ?。?)为肝脏“减负”:清除有害物质,减少它们对残存肝细胞的持续损害,为后续针对肝癌和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如引流退黄、肿瘤干预等)创造相对稳定的身体条件。

  输血科——血浆治疗的“隐形护航者”

  血浆置换听起来像“换血”,但实际操作远非如此简单。在这位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输血科的工作贯穿全程,每一步都需要精准把控。

 ?。?)精准评估:首先通过检测血浆颜色、胆红素浓度、凝血功能等关键指标,精确计算需要置换的血浆量——置换量不足则效果不佳,过量则可能增加循环负担;

 ?。?)突破配血难关:异常深绿色的血浆可能严重干扰常规的血型检测,输血科必须运用特殊技术排除干扰,确保输入的血浆与患者血型完全匹配,杜绝溶血或过敏反应的发生。

  输血科专家提醒,血浆颜色异常(如过黄、发绿等)、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往往是肝脏或胆道系统疾病的警示信号。若体检发现相关指标异常,切勿忽视,务必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进行详细排查。

  通讯员:陈子君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