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自制药酒下肚,期待中的止痛良方却瞬间化作致命威胁。72岁的熊大爷(化名)因肩关节疼痛,饮用了自制的草乌、川乌药酒后,很快出现四肢及口周麻木,并伴有心慌、窒息等症状。怀疑自己药酒中毒的熊大爷意识到情况危急,立即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桂林市中毒救治中心)求助。
接诊后,中毒救治中心(肾内科)医护团队迅速判断患者为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草乌、川乌中含有的乌头碱毒性极强,微量即可致命。救治团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开展全面救治,一方面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另一方面采取补液、利尿、导泻、营养心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经过数日精心救治,熊大爷最终脱离危险、康复出院。
据了解,乌头碱主要存在于附子、川乌、草乌等毛茛科植物中,是自然界已知的剧毒生物碱之一。其毒性剧烈,极少量即可引发严重后果,口服乌头碱0.2毫克即可中毒,2~4毫克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短则数十秒,长则数小时,通常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
肾内科行政主任喻晓东介绍,乌头碱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脏。在神经系统方面,乌头碱会迅速引发口唇、舌体、肢体麻木刺痛。其次,它会严重干扰心脏电信号,极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甚至死亡。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见血便)、胸闷、心悸,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或呼吸肌麻痹导致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从左到右,分别是草乌、川乌、附子
近期,医院已收治多例乌头碱中毒患者。此类中毒频发,主要源于两大认知误区。一则是迷信“药酒万能”。民间有自泡草乌、川乌等药酒用于止痛驱寒的习惯,但乌头碱难溶于水却易溶于酒精,自制药酒反而会高度浓缩其毒性成分。其次是轻视炮制难度与随意加量。部分人误以为家庭简单的蒸煮就能去除毒性,或盲目加大用量以求“强效滋补”。实际上,传统炮制工艺复杂严格,家庭操作难以达到安全去毒的要求。
中毒救治中心医疗团队提醒,草乌、附子等含剧毒乌头碱的中药材,绝不可作为普通食材或保健品自行食用、泡酒。乌头碱中毒进展极快,早期识别症状并立即送医是救命关键。
若服用相关药材、药酒或不明草药汤后,出现口唇、舌尖强烈的麻木或灼辣感,务必高度警惕。麻木感常迅速蔓延至四肢,并伴随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大汗、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意识障碍。一旦怀疑中毒,请立即停止摄入,保留剩余药材、药酒或呕吐物等物品样本,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切勿延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内科是桂林市中毒救治中心的核心科室,具备丰富的急性中毒救治经验,年均救治各类中毒患者300~400例,涵盖蘑菇、农药、鼠药、药物及儿童中毒等。
科室熟练掌握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DEPMAS等在内的多种先进血液净化技术,综合救治能力在桂林市处于领先地位。此次成功救治再次印证了中心应对乌头碱等急性危重中毒的专业实力。医院将持续加强中毒预防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守护市民健康。
通讯员:申昌慧